当赶路成为“感”路

2023-07-11 14:17:39 陶俊杰 浏览次数 295

近年来,“松弛感”这个词渐渐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打开小红书,会给我们推送关于如何穿衣才能体现松弛感的穿搭文章;打开微博,会跳出别人的周末打上松弛感的tag以及享受生活的配文;打开抖音,刷到朝阳公园的草皮上躺满了人,一夜变成“公共沙滩”,而他们这个“躺”叫做“松弛躺”,这个行为被称为“松弛教育”……

当所谓的“松弛”、“松弛感”频繁出现时,我不禁想,到底是什么时候刮起的这阵“松弛生活”的流行风?或许是疫情开始之后吧。当然,以前也有人崇尚慢生活,说要放慢脚步,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去享受生活。但是,当被赋予了后疫情这个时代背景,“慢生活”被套上“松弛感”这样一个更为时尚的名称,才真正地趁势而上,刮起波及面更大的一阵风。疫情后的第四年,杠杆加持下的买车买房已然成了负重前行。经济真正复苏尚不明朗,离职率的持续走高,就业率的连续降低,这所谓的“人均松弛”,在某种程度上会让我怀疑这是否是一种大环境下的被迫选择。我想大部分的高校毕业生之前都想过自己之后的生活是穿着笔挺的衣服,化着精致的妆容,梳着一丝不苟的发型,穿梭在北上广深的办公楼里,早 C 晚 A,被叫着 Bily、Linda……未来美好且触手可及。但是,毕业后每月那可怜的薪水,每天被残酷的现实而打醒……努力工作不一定能升职,或许有的只是更多的工作,于是他们开始松弛生活,慢下来,不再那么卷。

倘若我们深一步观察,或许会发现如今主动去追求松弛生活的是以中产阶级为主的人群。这样一群在经济上相对自由的人去引领的风尚,波及到的是那些在工作上卷不动,在钱财上不自由的人,他们很难去向上生活,只能被迫去向下兼容 ,美其名曰“放慢脚步 ,松弛生活”。放在古代,就是那些在官场上郁郁不得志、在科举上不能有所成就的人去选择纵情山水,在诗词中去托物言志的文人们,但是我们又哪有他们的才情与胸怀。

低物欲、高精神,这肯定是积极正向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但何时能真正实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自我实现需求这一最高层次仍未可知。对于多数人要努力奋斗都不一定能跟上少数人慢下来的现实而言,“松弛生活”以及“松弛教育”仍需大家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