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善琏湖笔

2020-11-06 09:43:04 宋群华 浏览次数 794

国庆假日期间,跟随一群朋友奔赴湖州南浔,深入善琏古镇,探寻湖笔之源。善琏是中华文房四宝之首湖笔的发源地,几乎家家有笔工,户户出湖笔,工艺精湛,名噪天下,素有“湖笔之都”的美称。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来到了春颖华荘,在那里我们有幸见到了湖笔制作技艺的水盆工序第三代传人陈娟英女士。我们进入时,老人家正坐在店里专心致志地制笔,只见她一手握着角梳,一手握着毛料在水盆中不断梳洗、逐根挑选,按色泽、锋颖、软硬等进行分类、组合,做成刀片状的刀头毛,然后再放于水中将笔毛理顺,剔除不适合做笔的杂毛、绒毛、无缝之毛等,并整理成半成品的笔头,整个环节十分精细。大家都围着陈阿姨观看她的制笔工序,并好奇地问这问那,老人家很耐心地一一解答。

据陈阿姨介绍,每支湖笔的成品都要经过笔料、蒲墩、水盆、结头、装套、牛角镶嵌等十二道工序,而每道工序又有若干道小工序,整个制作工艺流程达一百二十多道,工序繁琐,故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说,而水盆是湖笔制作中最复杂、最关键的一道工艺流程。陈阿姨告诉我们,她从13 岁开始制笔,已做了50 多年,如今虽已退休,但仍在发挥余热。当我们问及老人家,作为水盆工,双手得一年四季浸在水中,每年的寒冬腊月,难道您不冷吗?没想到,阿姨只是笑笑并温和地答道,冬天用温水,不冷,再说也习惯了。是啊,再华丽的语言都无法替代老人家朴实的回答。此刻,我的心中只有一个词:佩服! 因为这便是工匠精神!原来,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我们身边还是有诸多的匠人匠心,也许他们在刚刚接触这项工作时,不是因为喜爱,但长达五十多年兢兢业业的坚守以及日复一日不厌其烦的工作;却一定是因为热爱。

买上几支毛笔,并感谢陈阿姨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后,我们又赶往下一个目的地——中国湖笔文化馆,此馆由“湖笔的起源”、“湖笔名品”、“湖笔与名人”、“湖笔制作技艺”等板块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湖笔文化。原来,善琏产的湖笔有羊毫、狼毫、紫毫、兼毫、鸡毫五大类,每类笔兼备尖、齐、圆、健之独特风格,体现了善琏湖笔精、纯、美之“三义”。

笔承载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和历史情怀,虽然网络文化、计算机使用淡化了人们的文字书写,毛笔也不再作为日常书写用品,但是在现代商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湖笔文化绘出一个属于它的历史新篇章,并在世界发展史上熠熠生辉,这也是值得我们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