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大寒!
时光的车轮永不停止,碾过四季,已隆隆驶到癸卯岁末,也迎来寒冬里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作为反映温度变化的节气,“大寒”一词,最简单,最直白,也最明确。也就是说,我们迎来了全年的“至冷时刻”。
小时候,年节的气氛是从准备杀年猪开始的。老一辈的俗语——小寒大寒,杀猪过年。这大概是有道理的,一来,按时令上说,小寒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两个节气,其后便是立春,春节便在立春前后;二来,小寒大寒是传统的腊月和三九四九天,也是农耕时代农人“猫冬”的时节,此时他们有大把的时间准备节庆;第三,因为天寒地冻,过节的食物最宜保存,鸡鸭鱼肉随便搁置在哪个背阴处,都被冻得展展的,即使放得久一点也不会变质。
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了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此时的捕食能力极强,盘旋于空中搜寻食物,以补充能量抵御严寒;河中的冰一直冻到河中央,又厚又结实。所以,大寒一到,便真正到了寒风刺骨的隆冬,走出屋外的人们,一个个包裹得严严实实。
大寒有多冷?陆游有诗曰:“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白居易有诗云:“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而北宋诗人邵雍的《大寒吟》:“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更是冷到了骨子里。
民间在大寒节气忌天晴不雪。农谚说:“大寒三白定丰年”、“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三白”是指下三场大雪,农民们期盼在寒冬腊月里下几场大雪,来年自然丰收在望。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我们伟大的先祖对气候规律的观察总结,更融入了对世象万物的人文思考。《史记集解》中“暖以长物,寒以成物”的说法,无疑是古人最富哲理的一句话。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经历了最寒冷的季节,也就意味着即将迎来又一度的春暖花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漫漫大寒,正在蕴育希望之光!
大寒,让我们记住肃冷中的一片冰心,点亮我们心中希望的灯盏,去迎接那明媚的春天。